长沙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新时代教育的重点在于法治还是人治
长沙
[切换城市]

新时代教育的重点在于法治还是人治

更新时间:2019-05-05 16:01:05 浏览次数:86次
区域: 长沙 > 天心 > 桂花坪
法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于被统治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不管是法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都是统治者要求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宣布的法律,重点在于法治还是人治。

与乡规民约、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会规范相比,法制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法治与人治则是相对立的两种法律文化,法制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性;法治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虽然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法治与人治这两种治理社会的理念曾经在古希腊同时并存。柏拉图曾经热烈主张的“贤人政治”实际上就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场是人治优于法治。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哲学家,则法治要比人治好。然而法治只能称为“第二等好的”的政治,终究不如贤人政治好。亚里士多德在批评柏拉图的人治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法治论。他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应当说,西方社会的法治传统发轫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不过,在亚里士多德所处的奴隶社会里的法治和现代西方社会的法治显然不是一回事,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更遑论在法律面前与奴隶主平等了。根据英国法学家戴雪对于法治的经典定义,法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法律具有超越也包括政府的广泛裁量权在内的任何专制权力的至高无上的;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须服从在一般法院里实施的国家一般法律;第三,权力不是建立在抽象的宪法性文件上,而是建立在法院的实际判决上。”显然,这样的法治只能是启蒙运动以来逐渐形成的。

在法律产生之前,当然也就没有法制,更不会有法治,调节、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人治社会。只有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尤其是国家出现之后,法律才产生。但是,法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法治的诞生。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合。当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是第二位的,政府(在封建社会就是皇权)是位的,法律制度是为人治理念服务的。在那里,调节国家行为的主要是政府,调节民间行为的主要是道德,法律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当法制与法治相结合时,法律是位的,是一种超越所有,包括政府、道德在内的社会,法律成了所有社会群体、社会个人的行为准则。在那里,政府源于法律,服从法律,道德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源于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法律的“合法性”的认同。所谓合法性,是指人们对法律或规则或制度的一种态度,是对有关规则的产生或有关规则制定者及其的判断。正如英国法学家阿蒂亚所说的那样,“只有当人们认为有某种道义上的义务遵守法律时,人们才有可能遵守法律。”所以,法治社会不仅是法治意识与法律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往往也是与民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微正法育:http://www.vzone***)
长沙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4月14日
3月18日
注册时间:2018年05月23日
UID:490024
---------- 认证信息 ----------
邮箱已认证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