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体系》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群体法治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对法治教育积极认同。
法治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并随年龄增长呈现提升态势
法治认知即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培育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的重要基础。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群体对法律常识、基本法律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知程度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步提升态势。例如,85.23%的中学生和94.84%的大学生准确认识“法治”和“法制”的本质区别;86.91%的中学生和90.13%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88.53%的中学生和89.4%的大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本质;89.6%的中学生和92.5%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宪法的地位;等等。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法治认知水平整体上高于中学生,这展现出我国青少年群体法治认知水平的动态生成性。究其原因,一是青少年自身的心智发展与政治意识阶段性发展有重要关系,不同的心智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行为能力。二是法治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外部环境和个体自身多种因素影响。青少年法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教化和个体积极主动学习相结合的辩证统一的过程,是在学习中升华、在内省中完善、在自律中养成、在实践中锤炼的结果。三是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深刻影响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使法治内涵更加丰富、法治理念更加先进、法治目标更加具体,这对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体现为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和遵从,还表现为对法律至上理念和价值的自觉认同和践行,表现为真正将法治内化为自身的生活方式。
肯定国家法治建设成效,并与时代发展保持良性互动
法治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理念、法律规范及法治实践所形成的普遍认可、接受和信任的态度,以及将其内化为自觉服从或参与行动的过程或状态。法治认同是法治建设行稳致远的内在驱动力,态度与行动之间的辩证转换,有助于使广大民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整体高度评价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对接受法治教育表现出浓厚兴趣。例如,72.49%的青少年认为学习法律的意义在于塑造现代公民品格、促进自身全面发展;80%左右的青少年相信法律能够维护公民合法权益。针对“社会主义法治根本的保证”的提问,青少年普遍选择了“坚持中国的领导”。
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群体认可、信任和尊重法治,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充满信心。这与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呈现出鲜明的耦合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成效显著,青少年群体对此深有体会并充满自豪感。目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与时代发展保持良性互动,这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贯彻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搜索微正法育关注青少年 http://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