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体性要得到充分发挥,能力要得到培养。” 初中是青少年身体、智力、情感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做好这一阶段孩子的法治教育,意义重大不言而喻。
法治教育课教师不仅要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多样化并且适合初中学情的教学方法来增强他们对社会、国家及世界发展现状的感知和分析能力,认同道德与法治科目的重要性。还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念,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规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法治教育工作。
一、整体感知教材是基础
教师要想呈现一堂量大而精,专业性强的法治教育课堂,就必须整体感知教材。整体感知教材有利于教师在授课时深入浅出,做到知识点讲解能够融会贯通,避免片段化、碎片化教学,割裂知识点的贯通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须通读教材相同领域,或通过纵向联系横向对比的方法进行感知。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大局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分析。
二、生活化的教学是关键
很多教师教授道德与法治课时,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不参与课堂活动,教师一言堂,课堂毫无生机。要改变此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方法使教学生活化,可以创设法治教育教学情境,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事件、音乐和图片;开展辩论会、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活动,还可以结合时政热点,设立问题,采用课堂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思辨力和感悟力。
三、教师的综合素养是重点
教师应充分认识自身在法治教育中所扮演角色是引导者并非主导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都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对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多媒体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学习,要关注党的大政方针、时事政策,坚持阅读,从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爱上自己,并爱上道德与法治学科。
搜索微正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