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列举网 > 商务服务 > 其他商务服务 > 2018重大自然灾害舆情汇总
长沙
[切换城市]

2018重大自然灾害舆情汇总

更新时间:2018-11-27 09:43:29 浏览次数:90次
区域: 长沙 > 岳麓 > 麓谷
一、2018年10大重大自然灾害舆情事件梳理:
2018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围绕自然灾害舆情、民生事件等讨论。自然灾害给社会生产活动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还伴随着自然灾害舆情的发生,造成网络舆论场上的动荡不安。因此,当自然灾害发生时,自然灾害舆情应对以及疏导对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树立政府公信力有重要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伴随着突发性、内容复杂性、信息数量庞大等特点,以上节选2018年1月-10月所发生的10大自然灾害事件进行分析,洪涝灾害、地震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事件频发于6月-9月,多发生于沿海地带。

二、舆情传播
以往突发自然灾害舆情以为主要传播形式,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民通过网络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上述自然灾害事件中,面对自然灾害事件,网友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一类是突发自然灾害舆情,另一类是可预见自然灾害引发的舆情。
突发自然灾害舆情:台湾花莲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事件牵动着网友惮对于这类突发事件舆情量往往呈直线上升趋势,网民话题多为关注地震灾情、传播新相关地震消息。

可预见自然灾害引发的舆情:
而台风、降雨等气候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往往前期就会带来一定舆情量的累积。以“台风山竹”事件来看,在“山竹之风”还未到来之时,就已经在舆论场上掀起了热潮。今年台风山竹正式登陆时间在9月16日,然而在9月初网上关于山竹的讨论就十分火热,“山竹强势来袭”、“广东人后的倔强”、“台风的命名”、“山竹来临如何避险”等都成为网友关注的话题。相较于以往沉重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舆情,这类舆情话题相对幽默,不少话题梗被网友编成段子,成为自然灾害舆情中的一股清流。

三、传播平台分析
通过舆情监测系统进行分析,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微博作为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成为网民言论聚集地,在传播平台中占比高。在6月至7月初所发生的广东暴雨灾害,橘子洲被淹等事件中,微博上出现许多暴雨灾情视频、图文消息,成为人们表达情绪的主要通道。、客户端等累计占比比例居于第二位。其次微信公众号、其他自媒体平台言论也占据一定比例。

四、舆情处置案例
1、时间回应,安抚公众情绪
每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公众关注的不仅仅是灾情,还有相关部门应对灾情的态度。政府部门若不能及时地进行舆情回应与危机处理,容易造成公众诉求得不到回应,负面情绪淤积。在今年发生的多次特大暴雨灾害中,武警救援的辛苦付出也得到网友的一致称赞,成为舆论中的暖心力量。自媒体时代,政府部门也通过微博等平台时间回应灾情新进展,及时的安抚了公众情绪。

2、及时辟谣,降低负面影响
灾情发生时,网络上也容易出现自然灾害不实信息,干扰网友的注意力。因此,政府部门的及时辟谣对救援工作开展,树立政府公信力示范作用。上述案例中,云南通海5.0级地震事件中就出现了不实信息的传播。期间国家地震台网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等官微相继快速回应予以辟谣,降低了社会不良影响。

3、次生舆情
重大自然灾害的舆情变异已经成为常态,公众的根本诉求得不到满足时,终指向往往偏向政府,进而引发“次生舆情”的大规模爆发。台风带来的洪水灾害中,“寿光水灾”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网友认为三个水库同时泄洪才导致寿光水灾,致使村民损失严重,导致舆论场上怨声载道,“群体极化”现象被激发,迫使的回应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由这一案例可以看出,灾后舆情的观察、灾后工作的推进对于缓解公众负面情绪,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轨道极为重要。

五、总结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涉及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中,也容易出现夸大灾情、煽动网络情绪、灾后捐款救灾进行等不实信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机制,通过专业的舆情监测分析工具,判断灾后舆情发展态势,疏导自然灾害网络舆情,防范次生舆情的产生。
长沙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3天前
3天前
5月29日
5月29日
湖南长沙消防设计公司
雨花-韶山中路
5月28日
注册时间:2018年08月15日
UID:514935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