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虽是政治学名词,但其现象在如今的舆论场上却很常见。通俗地说,塔西佗陷阱就是指在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公权一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例如近年来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医疗安全、楼房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也都惯性地归因于企业。一旦出现对公信力的质疑声,即使涉事单企业出面解释、澄清,仍会被认为是在推诿甚至撒谎。识微科技认为在质疑成为惯性,老百姓成了“老不信”的当下,企业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如何绕开“塔西佗陷阱”,提升企业形象和口碑,是其需要重视的问题。
“塔西佗陷阱”现象纷繁种种,根据其主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1. 怀疑企业
对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对数字不信任,认为数据造假;
②对决策不信任,认为决策的收益者是企业;
③对决策行为不信任;
2. 怀疑专家
对专家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对专家的解释、辟谣不信任。在公众的质疑中,专家被网民认作是“拿企业的钱替企业说话”,例如清华教授关于延迟领取养老金,做义工挺好的言论被网民痛批。或被认为是某一利益群体的代言人,例如之前的专家联名要求推广转基因稻事件。专家丧失了公正性,因此专家的言论也变为不可信的了,以致其言论发出不仅不利于平息舆情,反成舆情激化的导火索。“砖家”、“叫兽”的称呼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3. 怀疑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的话一般要倒过来看”,某地发生火灾,网民调侃称赶紧让电视台播放当地天气晴好的天气预报好让雨下来浇灭火,便是这个观点的很好注脚。这种观点给主流媒体造成了一定的信任危机。人们曾一贯认为主流媒体的信息一定是准确无误的,所以当他们发现主流媒体有时候也会出现错误的信息的时候便失去了判断力,转而相信那些没多少公信力的小道消息。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http://www.***
企业网络舆情的塔西佗陷进是什么意思
长沙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11小时前
14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1月15日
11月15日
11月14日
11月14日
11月14日